距离开展还有

234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
立足煤、跳出煤,煤企积极探路高质量发展

       近日,国家发改委通报,春节假期,煤炭日产量、供应量和发运量均高于农历同期水平,有力保障了节日用煤需求。各地区煤炭产量快速回升,目前已基本恢复至节前水平,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仍保持在1.65亿吨以上,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4000万吨。随着煤炭生产加快恢复,叠加供暖季用煤需求有所下降,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。

       国家发改委表示,将加强顶层设计,抓紧制定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,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导向,提出分阶段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措施,促进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、清洁低碳利用。


       兜底稳得住,发展高质量,新的一年煤炭要怎么干?记者了解到,目前,主力煤炭企业已陆续拿出自己的方案。

       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和高煤价

      “2021年以来,煤炭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明显。今年,有关部门还将继续推行‘基准价+浮动价’的定价机制,煤炭价格向合理区间理性回归。随着北方煤炭进入川渝的通道更加通畅,将推动川渝区域煤价进一步下跌。”川煤集团董事长、总经理刘万波认为,靠价格高涨拉动盈利的模式已不复存在,拼成本、拼价格、拼质量才是市场竞争主题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,煤企转型升级任务更艰巨。

       为此,川煤集团将今年确定为“再接再厉、乘势而上,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固本强基突破年”,要求精细分类施策,完善生产预控管理体系,科学有序推进可靠资源获取与资源整合重组,做强、做优、做大煤炭主业;产销协同,优化营销格局,做大煤炭贸易;建立电子采购招标平台,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切实做好保产保安。

       在主产区陕西,陕煤集团煤炭产量达到行业第五位,以省属企业1/5的资产,创造了1/4的收入和超过1/2的利润。“陕煤取得这些业绩靠什么?用潜能补竞争力。扩大开放拓展新空间,巩固根基挖掘新潜能,循环协调优化产业生态链。”集团董事长杨照乾指出,陕煤产业门类比较齐全,产业链条较为完整,传统领域集群化已成规模,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萌芽,横向协同、纵向延伸有基础优势。接下来将以现有产业链为基础进行专业化整合,做好现有传统产业的“全链条”改造,推动主业结构优化,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。

       现如今,煤炭不再一味求规模,而是以“高质量”带动生产、管理、经营等方式变革。以开采环节为例,记者注意到,智能化建设已被多家煤企列为当前重点工作:2022年,国家能源集团采煤、掘进工作面要100%实现智能化;山东能源集团在已建成13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、在24个5G+智能矿山应用场景的基础上,将朝着“重装备、高可靠性、用人少”的控员提效方向继续努力……

       立足煤、跳出煤

      “煤炭企业不能没有煤,也不能只有煤。煤企协同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。”一位主流煤企负责人向记者直言。

       记者梳理发现,当前不少煤企在做强主业的同时,也在积极探索拓展非煤业务。

       如中煤集团提出将按照“存量提效、增量转型”发展思路,全力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转型两件发展大事,在全国各区域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开发,着力打造多能互补、绿色高效、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;山东能源集团计划构建“3+3”产业格局,除了矿业,将推动高端化工延伸、电力多能互补,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集群,并立足实体推动现代物流贸易提档升级;川煤集团则多管齐下在矿山建设板块深耕市场、强化管控,矿山医疗康养板块提高运营质量效益,矿山科技服务板块以科技为支撑、跳出煤炭谋发展,物资产业板块既要守摊、更要创业,履行好兜底和掩护职能。

       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看来,当前,煤炭全行业面临着绿色发展、数字化等难得机遇。“在绿色发展方面,既要深挖内部潜力,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,开发高品质的低碳产品,又要发展绿色矿业,建设绿色矿山,构建煤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系统,推动形成矿区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模式。在数字化方面,要加快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,建设高速泛在、云网融合、智能敏捷、安全可控的煤矿数字信息基础设施,实现上下游精准智能联动。”

       需大力强化科技创新

       随着开采深度增加,部分矿井灾害防控难度加大,如何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?数字化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,但身处传统领域,煤企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,该如何破题?煤炭一头牵着能源安全,一头牵着碳减排,如何兼顾?

      “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。”刘峰强调,当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,面向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更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作用。“需加快构建‘认识-机遇-领域-技术’的创新体系,建立对煤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统一认识,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定位、行业生态文明建设、新型标准体系、新型储备能力建设、煤炭原料化材料化、数字化转型、与新能源协同、全产业链智能化、碳排放核算与交易、煤矿退出保障等十大重点领域研究,攻关煤基功能材料、煤基特种燃料、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、全产业链节能、现代煤化工碳中和技术等关键技术,支撑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。”

      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惊柱亦建议,构建现代煤炭产供储销产业体系,提高煤炭供应链韧性水平。系统性统筹煤炭全产业链,破解和攻坚关键环节的卡脖子技术问题,畅通生产、流通、分配和消费,实现产供储销有效衔接,构建现代煤炭产业体系。

      “煤炭科技创新仍存在颠覆性创新较少、关键技术原创性突破较少、高端装备应用性低、人才和经费不足等问题。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,还需强化煤炭绿色智能开采、煤矿重大灾害防控和煤炭清洁低碳高效转化基础理论研究,突破煤炭安全绿色、机械化、智能化开发和生产以及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发生产利用的深度融合应用。”袁惊柱表示。

 

来源:中国能源报

同期活动


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
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万达广场C座1709

haiwen2002@126.com

86-10-68659227 / 9226

法律信息 |隐私数据保护 | © 2017 北京海闻展览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33042号-6
京ICP备14033042号-6
技术支持:华大网络